实验室始建于1953年,创始人为刘筠院士。刘筠院士团队建立了草鱼等重要鱼类人工繁殖技术,为解决我国“吃鱼难”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。刘少军院士团队继承前辈优良传统,在鱼类远缘杂交理论—技术—产品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研究成果,探索出鱼类远缘杂交的主要遗传和繁殖规律,提出“大杂交”和“微杂交”新概念;建立了一步法和多步法育种技术,建立了雌核发育回交、自交、再回交、再自交的育种路线;创建了一批宝贵四倍体、二倍体新品系和一系列性状优良三倍体、二倍体新品种,形成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平台,为解决我国“吃好鱼、吃放心鱼”问题做出了新贡献。
实验室设鱼类生殖发育及遗传育种、鱼类重要生物学性状形成机制、鱼类健康养殖3个研究方向;创建了鱼类“良种良养良销”模式;作为种业高地,发挥人才、技术、成果等优势,在湖南和广州建立了10余个鱼类育种及健康养殖基地;开发出合方鲫鱼冻等很有特色的鱼类加工产品,为湖南乃至全国水产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实验室牵头获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;拥有4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,并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;创办英文期刊Reproduction and Breeding。出版《Fish Distant Hybridization》、《鱼类远缘杂交》专著,编写出版《鱼类良种良养良销》;在Genome Research、PNAS、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等期刊发表论文500余篇,是世界上发表杂交鱼研究论文最多的单位。
(2025年2月更新)